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露水盈盈,寒气渐盛,天寒露重,勿忘加衣。三首寒露诗词,送给大家,愿世上所有被牵挂的人们,天涯海角,各自珍重!
池上
【唐】白居易
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。
兰衰花始白,荷破叶犹青。
独立栖沙鹤,双飞照水萤。
若为寥落境,仍值酒初醒。
译文
袅袅凉风吹动,凄冷的寒露凝结。兰花越来越白渐渐凋零,荷叶虽残破但依然是青绿色。沙鹤独自栖息在沙地上,双双飞舞的萤火虫照映在水面。如果说寥落孤寂的境地,那就是在酒醉初醒时看到的这些景象。
赏析
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寒露诗,描绘了秋日池上的景象。
寒露是一年中第一个带“寒”的节气,说明天气渐渐转寒,万物渐渐凋零。同时,这也喻示着秋意渐浓,秋情渐深,此时池塘之上,呈现出一派萧索景象,颇具“留得枯荷听雨声”的残缺意境之美。
寒露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,地面的露水更冷,快要凝结成霜了。“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”,寒露正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凉爽到寒冷的开始。
作者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
咏廿四气诗·寒露九月节
【唐】元稹
寒露惊秋晚,朝看菊渐黄。
千家风扫叶,万里雁随阳。
化蛤悲群鸟,收田畏早霜。
因知松柏志,冬夏色苍苍。
译文
寒露来临,惊讶发现时光已走到了晚秋;早晨看见菊花次第变黄。千家万户前,风儿好像扫着落叶,晴空万里上,大雁好像随着太阳南飞。化为牡蛎,替雀鸟感到悲伤;收割农田,害怕早到的寒霜。因此知道,松柏的志气,无论是寒冬还是酷夏,它都是郁郁苍苍。
赏析
寒露节气,百花凋零,万物萧瑟。飒飒西风中,独有菊花凌风开放,明艳动人。元稹的这首寒露诗恰如其分地表述了寒露三候的特征:“一候鸿雁来宾;二候雀入大水为蛤;三候菊有黄华。”
作者
元稹(779年-831年,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),字微之,别字威明,唐洛阳人(今河南洛阳)。父元宽,母郑氏。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,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。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。
秋日望西阳
【唐】刘沧
古木苍苔坠几层,行人一望旅情增。
太行山下黄河水,铜雀台西武帝陵。
风入蒹葭秋色动,雨余杨柳暮烟凝。
野花似泣红妆泪,寒露满枝枝不胜。
译文
古树上长满了苍苔,层层叠叠地向下坠落。行人远远望去,旅途的情感倍增。在太行山下,黄河的水流淌。铜雀台西边是武帝的陵墓。秋风吹过蒹葭,使其摇曳,秋色也因此而动人。雨水停过之后,杨柳中的烟雾逐渐凝结。野花像在哭泣,红色的妆容中有泪水。寒露洒满了每一枝枝叶,它们难以承受如此之多。
赏析
刘沧笔下的寒露时节,是多彩的。秋风吹入蒹葭,秋色灵动,余落在杨柳上,暮烟凝结,野花上的水珠,像泣下的红泪,寒露挂满枝头,枝头不胜力。落叶之秋,微风徐来,所有美好不期而至。
作者
刘沧(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),字蕴灵,汶阳(今山东宁阳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比杜牧、许浑年辈略晚,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。体貌魁梧,尚气节,善饮酒,好谈古今,令人终日倾听不倦。公元854年(大中八年),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。调华原尉,迁龙门令。沧著有诗集一卷(《新唐书艺文志》)传于世。刘沧为公元854年(宣宗大中八年)进士。据 《唐才子传》,刘沧屡举进士不第,得第时已白发苍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