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云课堂 | 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——丝绸

发布时间:2023-5-23

丝绸,典雅而华美,柔软而坚韧,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,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几千年前,丝绸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传向欧洲,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、饰品,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,从那时起,丝绸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。


历史沿革

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,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,中国便开始了养蚕、取丝、织绸了。到了商代,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,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,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。


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

丝绸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显,有些技术世代相传,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。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,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,主要分为绢、绮、锦三大类。


秦汉时期

秦汉时期,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,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,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。


魏晋南北朝时期

魏晋南北朝时期,战争连绵不绝,国家长期分裂,政权频繁更替。剧烈的社会动荡、复杂的政治格局、广泛的国际往来,令丝绸生产虽发展艰难,但内涵丰富,面貌多样。


隋唐时期

到了隋代,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。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,无论产量、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。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、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,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。


宋元时期

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,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。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,特别是出现了宋锦、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,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。


明清时期

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,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: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,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。但是,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,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,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。

移动图书馆
扫描二维码下载移动图书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