夹江望峨楼

发布时间:2019-11-06

夹江县城滨江广场重修了望峨楼,给百姓提供了一个良好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。

    望峨楼,始建于宋代,由夹江县令叶复茂主持修建,建筑具体的年代时间与地点尚不清楚。在清代同治十年(1871年)在县城东学署明伦堂的左侧曾建有睋(睋,也是望的意思)峨楼。宋代望峨楼毁于何年,难以考证。睋峨楼在民国五年(1916年)令卖官产后被毁。

为什么夹江会修建望(睋)峨楼,用“望(睋)峨”而命!这是因为四川有很多巍峨壮丽的高大山峦,但都难以与横亘南天,壁立千仞蕴藏雄、奇、幽、秀的峨眉山相匹敌!唐代李白所以写下了蜀国多仙山,峨眉邈难匹。”的诗句。碧空澄澈,望峨眉耸秀,峨眉山那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,色彩斑斓如同出自仙境似的画图中,激起古往今来华夏无数先圣后贤的向往与登临。一个“望”字完整地表示出了对峨眉仙山的爱敬之情和心怀崇敬之意。宋代的县令叶复茂在夹江创建了“望峨楼”。蜀中有“望峨台”“望峨寺”“望峨村”“望峨桥(夹江城西

十里也曾有望峨桥)”等地名或建筑。“白云如玉城,翠岭出其上。异境坠我前,心目久荡漾。”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写下了《平羌道中望峨眉山慨然有作》的诗句。清代学者、诗人王渔洋,在康熙十一年(1672年)在《蜀道驿程记》中描写望峨之情道:“遥望大峨,秀出天半,云岚万状,积雪晶然;中峨如伛偻;少峨如拱揖。北来诸山,蜿蜒起伏,争趋峨下。”还写下了《夹江道中》:“骑马青衣江畔路,一天风雨望峨眉。”美妙风光的意境。

隋开皇十三年(593年)划龙游、平羌(今乐山市、今峨眉山市)二县的部分境地置夹江县,以“两山对峙,一水中流”的自然形胜而名。最初县治地位于县北泾上八里的青衣江边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迁今址。青衣江入县境,从西北到东南。青衣江古名平羌江,李白写下了千古名篇《峨眉山月歌》;“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”著名唐诗专家刘开扬先生注:“平羌江即青衣江。”“峨月”“羌江”动人心魄的美感和意境,在其它地方的感受肯定是没有在夹江方位这样的强烈。有人一再强调,李白根本没来过夹江,所以写下的《峨眉山月歌》基本和夹江无关。实际上李白到没到过夹江也无从确切考证。夹江汉、唐、宋代就兴盛的弱漹镇在元代消失了,有学者就曾经推测李白从漹弱镇过渡去峨眉。因弱漹古镇消失过早,所以不能具体说明和证明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情。青衣江别称为“平羌江”这是事实。另一方面,李白到没有到过夹江和李白写《峨眉山月歌》没有多大关联。但李白写下了《峨眉山月歌》后,“峨眉山月映平羌”“月映平羌江水流”这美妙的景致,深深地印入人们的心脑中。宋代苏轼《醉落魄•席上呈元素》中有:“西望峨眉,长羡归飞鹤。”明代陈琏在《望峨眉山》中写道:“峨眉之山高万丈,望之如云浮碧空。五色光华望中见,千岩万壑来清风。”以上先贤们这些优美的诗词都突出了一个“望”字。

2019年8月,夹江在滨江广场重修了“望峨楼”,其地位于青衣江东岸,为以前夹江最繁忙的码头“周渡”之处。《夹江县志》(民国版)载:“周家渡,城西二里,通峨眉大路。”此处江面开阔,远山近水,空气清新。在这里伫立,必发感慨心声。有楹联美誉:“峨岭耸秀,望四时山色;雅水流清,听千载江声。”“峨月娟照,天朗气清称胜境;羌江绕流,地净风和蔚奇观。”登临“望峨楼”也会有:“楼台烟雨春欲晚;峰峦苍茫秋月天”的心情。“望峨楼”重修落成之日夹江望峨楼诗句为之咏颂:“宋代始建望峨楼,今日重修位滨江。峨眉横青秀天半,雅河浩荡奔远方。山月娟照映平羌,影入水流泛金光。心目荡漾放眼量,碧空云浮蔚家乡”有西江月·望峨楼》为之点赞:“名楼宋代辉煌,漹城圣迹重光。四时山色放眼量,登临兴致昂扬。翠岭玉盘娟照,影入水流羌江。诗仙歌咏是吾乡,望峨心目荡漾。

望峨楼重建,不负先贤初心。增光当代景致,登临楼者,必有欣然之感。

移动图书馆
扫描二维码下载移动图书馆